從土地管理與運輸規劃處理大型產業園區之壅塞課題
作者/高鋒公職鐵路特考講師/艾伯特
近年國家考試當中就交通工程考科除基礎的名詞定義與法規解釋問題以外,漸漸開始出現各式政策性與策略性的考題,其主要的目的便在於找尋能夠解決臺灣問題的人才,這個概念不限於交通運輸,包含警政、交通、治安均是如此,因此,建議參加考試的同學要以更宏觀的角度來審視各項課題,並思考如果您是上位者,你會怎麼做,本文中即是以上位角度,與讀者共同以土地與運輸規劃思考大型產業園區之壅塞課題:
近年我國經濟產業蓬勃發展,工業區與科學園區需求提高,全臺各地的產業園區不斷擴大,且新園區持續增加,如新竹科學園區、南部科學園區等,往往導致產業園區周邊設施配置不夠妥善且發展過度,進而衍生晨昏峰大量同方向旅次導致交通壅塞,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新竹科學園區於69年成立至今,已成功引進積體電路、電腦及周邊設備、通訊、光電、精密機械與生物科技等6大高科技產業,帶動地方及國家整體之經濟繁榮與發展。隨著園區開發,廠商員工陸續進駐,辦公室與廠房多聚集於新竹市東端頭前溪南側,生活機能則高度集中新竹市區與竹北,龐大通勤需求,造成國道1號、跨頭前溪橋梁及園區周邊道路重現性壅塞問題產生,道路交通需求遠超過道路容量,上班時間,園區內道路交通壅塞,高速公路下匝道車流回堵,使得竹北交流道往科學園區的車流也受到影響,下班時間亦有類似的情況;近10年交通單位已完成公道五路西延與東延、南寮竹東快速公路、增設5處國道交流道、慈雲路高架接園區一路、國道1號新竹-竹北段平假日晨昏峰開放單向路肩、高鐵橋下道路南延至公道五路、寶山路調撥車道智慧交控、區域交控中心雲端化等,仍無法為惡化的交通解套,未來頭前溪新開發區、產業園區開發後,其衍生交通旅次將使瓶頸路段更嚴重。
從上開案例中可以顯見,科學園區的建設,需在建設初期即有完整且妥善的評估,而未來各縣市政府仍積極地推展產業園區,為避免同樣的問題重蹈覆轍可從以下幾個方式進行調整:
一、盡量於大型產業園區及周邊配置所需生活機能空間:
大型產業園區於規劃時會計算與提出劃設規模與目標年預估的引進人口,空間規劃能參考產業園區劃設規模與預估引進人口數進一步推估周邊住商土地需求,盡早將一定比例之住商服務空間配置於產業園區周邊,同時搭配社會住宅布局,可大幅減少園區人口的通勤車旅次數及縮短車旅次長度,避免園區與住宅區過於遙遠,減少家工作旅次湧入園區聯外城際運輸路網形成交通瓶頸。
二、重大開發計畫選址應同時評估主要聯外城際運輸路網容量與交通瓶頸:
重大土地開發建設計畫選址時,除了應考量建設基地或園區周邊交通情形,亦需評估該基地或園區的現況及未來主要聯外城際運輸路網容量、需供比與交通瓶頸,避免重大開發計畫形成之交通外部成本,如晨昏峰重要交通節點壅塞,由鄰近地區居民共同分擔。
三、新增產業園區或住宅區應優先迴避發展受限地區:
部分發展受限地區因先天條件限制,不易以透過容量擴充方式解決交通壅塞問題,故建議在新增產業園區或住宅區時,應優先迴避發展受限之地區,避免大量居住與就業人口進駐後,衍生出的龐大交通需求導致地區內的運輸系統負荷提高,同時也防止產業與居住人口超出規劃預期後,地區與周邊交通運輸壅塞與容量不足無法擴增的問題加劇,形成負向循環。
四、運輸需求管理與運輸系統管理策略的執行:
透過計畫審議機制,如使用許可、環境影響評估等,要求大型產業園區與土地開發建設計畫於規劃時應承諾實施「彈性上下班」措施,使晨昏峰大量同方向旅次量降低;承諾「大眾運輸使用率保證」措施,轉移私人運具之旅次到大眾運輸旅次等配套。如區域內之交通惡化情形非常嚴重且已無手段解決時,能藉由法令限制或政策鼓勵實施產業遷移、分散或移轉等措施,紓解既有產業園區或住宅區過度發展之情形。 參考資料: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北臺區域整體運輸規劃,107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來源: 高漢電子報